贵州牛耕守农百村集市

搜索

牛耕商讯

贵州牛耕守农百村集市

贵州黔东南等地的山区,处于长江、珠江流域上游源头分水岭,高山梯田,海拔500-1500米,常年云雾环绕,生态优越,物产丰富,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农耕习俗,是诸多农业物种最后栖息地。这里没有重工业污染,水 源、土壤、空气洁净,出产的物产生态、安全、有机、味美。

入驻时间 : 2019-04-04

其他村庄

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

11641
访问
0
评论
0
评分

认领店铺

联系方式

用手机扫一扫

“有机小镇”引领复古农业焕发生机—“4个10”调研采访活动经验

发布时间 : 2019-04-04 09:07

卖掉2100斤红米,8400元红彤彤的票子攥在手里,60岁老汉杨尤美喜在脸上,乐在心里;大批游客的到来,传统侗族背包、服饰成了热销旅游产品,39岁村民杨正伟返乡成立的民族服装厂今年预计创收25万元……

  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的村民没料到,给小村换个“洋洞有机小镇”的名头,居然能带来那么多实惠的红利与商机。

  弃置田间的牛棚,成为外地人争相求“住”的限量景观房;低产的本地稻米,成为走俏市场的中高端农产品;“一牛一田一农夫”的传统耕作方式,也成为吸引高端客户群体的复古田园风……

  4年来,“洋洞有机小镇”这一新产业有机体日渐成形,不仅成为高端旅游市场一“棚”难求的新兴线路,也成了当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助农增收的新经验“新样板”。

  2014年,黎平县尚重镇发现牛耕文化与本地村民古朴的种植习惯,正好能与现代社会消费者回归田园、追求健康的诉求契合,于是计划打造一个以有机产业为核心,传统牛耕文化为热点,以满足中高端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的“特色有机小镇”,推动当地产业升级、经济发展。

  洋洞,有村民1397户5376人,受交通、梯田等客观条件限制,至今农耕文化传承完好,于是成为探索“特色有机小镇”建设的最佳选择。随即,当地党委政府成立了指挥部,在洋洞率先启动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基地建设,组建贵州有牛复古农业专业合作社,与南京清泉有机生活中心共建“洋洞有机小镇”,打造“最后牛耕部落”,让“牛棚”变“客栈”,打造复古农文旅产业,开发当地农特产品发展有机产业。

  2016年至今,该镇争取扶贫资金172.78万元,为268户贫困户实施黄牛养殖317头,为“有机小镇”的打造奠定基础。目前,小镇成功举办了两届洋洞“千牛同耕”活动,大大提升了知名度,打响了黎平县有机农产品品牌。

  洋洞小镇在项目实施中,以“合作社+公司+电商+基地+贫困户”的经营模式,将有机产品打入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城市高端农产品市场,实现有机米产品种植加工销售“一条龙”经营。

  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,洋洞片区1397户5376人全部参与合作社,群众自筹576万元入股发展有机产业。今年,全镇预计生产有机米2000余吨、产值5000万元,有机蔬菜800余吨、产值1500万元,实施有机产业贫困户户均收入1.4万元。

  目前,洋洞有牛复古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米业加工厂已建成,有机食品加工厂正在建,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有机标准认证正在进行中。当前,该镇积极申报扶贫项目资金100万元,帮助合作社建成有机大米加工厂,极大提高了生产加工水平。

  坐在木屋结构的牛棚旅屋里,悠然看着梯田上村民牵牛犁地的身影,比利时游客余平感叹“‘洋洞牛耕部落’活态传承了中国五千多年农耕文化,是最美的农耕风景”。

  “入住牛棚,见证农耕”是洋洞小镇的一大亮点,更是群众社员的增收点。目前游客主要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人群。通过互联网平台吸引高端客户群体,互联网的辐射效应有效解决了有机小镇的客源问题。

  客栈经理杨正伟介绍,已建成使用的25栋牛棚客栈,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,入住均需提前2个月预定。今年1-11月,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,实现住宿经济收入110余万元、游客接待收入100余万元、现场销售有机生态农产品收入60余万元,同时带动本地其他收入80余万元,综合旅游收入达350余万元。目前,小镇高端牛棚客栈已增建到56栋,年底预计可建成100栋,将极大地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与水平。

  今年年初,“洋洞牛耕部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”已成功申报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。洋洞有机小镇,正融合当地人居文化、自然生态、产业经济,为乡村区域品牌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,对于山区借势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,实现供给侧改革,打通当地经济内外经济循环体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。


Copyright © 2005-2014 eisdl Inc. Template by Comeings! All Right Reserved

Powered by eisdl! V1.68 梁中同镇

返回顶部